2024年12月12--15日澳门金沙国际_澳门金沙城中心-【官方认证】@:“北京市民族音乐传承教学创新团队”赴福建进行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课程培训。这支教学创新团队是2022年由北京市教委立项,以音乐系谢青老师为负责人的校企合作、中青年结合的双师型队伍。团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契合北京文化产业发展定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并体现它在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
此次赴闽培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课程是享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美誉的——南音。参与人员有:音乐系主任祝真伟、民乐教研室主任谢青、音乐系教师曹丽娜、姚宁馨、马岩。
福建南音又称南管、南乐、弦管。至今流行于闽南泉州、厦门、晋江、漳州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和东南亚一带。南音是中国古代音乐体系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被视为御前清曲,它蕴含了晋清商乐、唐大曲、法曲、燕乐和佛教音乐及宋、元、明以来的词调音乐、戏曲音乐,有着浓厚的中原古乐遗风。2009年9月,福建南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非遗培训首站来到南音发祥地——历史文化名城泉州。观摩了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推出的“南音与唐诗宋词结合的专场演出”,听到南音,我们仿佛又回到了盛唐、大宋。南音的清幽与唐诗宋词的旖旎、美丽、清澈相得益彰。
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的原主任、南音传承人曾家阳向大家介绍了泉州南音的发展传承情况,现任主任陈特超介绍了南音曲目的三大组成部分:指、谱、曲及其特点。接下来参训教师进行了南音乐器实践学习。南音乐器形制多为唐宋遗制,曾家阳老师介绍了南音琵琶,陈特超老师介绍洞箫,萧培玲老师介绍南音特色打击乐器四宝、响盏、小叫等,南音老师演奏和示范教学,北戏民乐教学创新团队的老师们认真学习。完成了南音代表器乐曲有“四大名谱”之称的《梅花操》的学习。最后创新团队老师们在舞台上合奏表演。
培训第二站来到厦门市南乐团,杨雪莉团长安排了丰富的专业性培训课程:南音在不同区域的唱法与特色、南音乐曲解析与演奏、经典乐曲演奏实践、南音合奏实践等。副团长吴月娜为创新团队的老师们介绍了厦门市南乐团的历史和现况。张晓岚老师介绍了南乐团近年来的创新发展,开拓大型舞台剧创作演出,并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南音《文姬归汉》《礼乐春秋》。陈美瑜带领王进鑫、潘文龙等年轻一代南音传承人进行了合奏表演。经典乐曲演奏实践环节中,参训老师们与南乐团的老师们展开热烈的互动。
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的南音传统与厦门市南乐团的创新发展都给团队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留给了民乐教学创新团队老师们许多思考。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传承发展?如何让她在新时代永葆生命力?如何与实际教学工作结合……使命感又激励着北戏创新团队的老师们继续前行!
创新团队教师在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认真学习交流
创新团队教师与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领导及传承人合影
创新团队教师在厦门市南乐团认真学习交流
创新团队教师与厦门市南乐团领导及传承人合影